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

《暗戀桃花源》令人回味再三的明華園版


《暗戀桃花源》的經典之處信手捻來,不論「劇中劇」或「雙劇並演」形式,或者大量穿插的對比:有兩個劇之間的差異...大時代的別離/小人物的家務、小排場/大編制、山茶花/桃花、導演抽離/導演加入演出;也有單一劇碼中的對照...《暗戀》男主角對情人與妻子的態度、《桃花源》男主角離家前後的心境、武陵與桃花源中春桃與袁老闆的性情等。


錯過了三十週年版,這週回過頭溫習《暗戀桃花源》1992年的電影版與2006年的明華園共演版,一個是精細的鏡頭語言,一個是喧鬧的現場大秀。我喜歡前者眾星雲集的詮釋,卻也鍾愛後者的改編,我認為明華園版的精彩之處有五:

一是多了插科打諢的笑料:原先粗心的劇組順子,變成了搞笑戲分吃重的「大胖」;而另外加入的「問心」、桃花源動物群、天鵝湖等橋段,也讓原先的喜劇設定更加強烈。二是歌仔戲本身豐富的戲曲伴奏,讓熱鬧度隨時滿滿的,兩者都使《桃花源》的「動」跟《暗戀》的「靜」拉大對比。

再者,原始版本的觀眾視角,多是從江濱柳出發─一個隨著政府流亡到台灣,以國語為母語的上海人。明華園的改編,帶來了更凸顯的對比:俚v.s.俗、國語v.s.台語、話劇v.s.歌仔戲。兩部劇碼反映年輕一代觀眾的口味更加融合了,也彰顯出新的時代意義。

此外,明華園版凸顯了「桃花源」與「精神病院」的相似,桃花源成為一場正常人追尋不著的瘋夢,因此讓《暗戀桃花源》的意涵有了更多解釋性:
所有追尋桃花源的,最終都去不了;
想逃離現實、不嚮往桃花源的人,卻意外成了唯一抵達者。
最後,明華園版本《桃花源》的氣勢完全壓過《暗戀》,主演電視劇《大巡按蕃薯官》的陳勝擔任男主角畫龍點睛功不可沒。能看到國寶級的丑角登大舞台演出,這齣戲堪稱值得!值得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